国内首座上跨运营高速铁路钢桁梁转体桥投入使用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丰家卫 通讯员 郜丽丽 刘朗宇

在河北廊坊市中心有这样一座大桥,桥身体态修长挺拔,白天灿如白玉,夜晚霓虹闪烁,过路行人无不驻足侧目,俨然成为廊坊市一道靓丽的城市景观。6月25日,由中铁六局北京铁建公司承建的国内首座上跨运营高速铁路的钢桁梁转体桥正式投入使用,它不仅代表着该局在市政工程领域的最高施工水平,也开创了临近高速铁路营业线施工的新局面。

国内首座上跨运营高速铁路钢桁梁转体桥投入使用

此前无成功案例可以借鉴

廊坊市交通中心工程上跨京沪铁路和京沪高铁转体桥,主桥长506米、宽32.2米,总重达3万吨。作为国内首座上跨运营高铁的转体桥,须上跨中国最繁忙的“南北大动脉”京沪高铁和京沪铁路,同时跨越高铁廊坊站和廊坊北站站区之间共计11股铁路轨道,并在铁路上空完成转体合龙,此前均无成功案例可以借鉴或参照。

为了减少对高铁行车的影响,现场先后进行了横移、落梁、转体、纵移、合龙5次体系转换,每一次移动都犹如表演空中杂技,都是对项目部技术管理、安全管控、协调配合能力的一次考验。两座转体桥于2021年10月27日在铁路上方实现精准对接,打通了光明道上最为关键的节点,为全线建成通车奠定坚实的基础。

拼装误差控制在20毫米以内

整座钢桁梁的拼装,从一开始就面临征地拆迁、新冠疫情、极端天气频发等诸多不利因素,拼装施工工期非常紧张。为了打赢“抢工突击战”,项目部坚持“不懈坚持+主抓关键”的原则,开启了“见缝插针”的施工模式,集中力量突破了极端天气、涂装产能不足等困难,如期完成钢梁拼装任务。

工程采用上加劲连续钢桁梁的结构,形式复杂,并且杆件吨位重、连接孔群多、吊装定位难,对钢桁梁的拼装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两座钢桥拼装误差必须控制在20毫米以内。项目部从源头严控钢桁梁成品的加工制造精度和出厂质量;对高强螺栓初拧和终拧,以及焊缝探伤、拼接板摩擦系数等关键部位进行多次检测;积极借助第三方力量,对梁体的应力变化、支架体系的沉降变化进行全方位监测,控制成桥线形,确保打赢一场“精度攻坚战”。

北斗高精度时空数据与转体桥BIM模型结合

由于两座转体桥要历经多次横移、纵移,为了确保最终对接精准无误,要求桥梁每次移动的误差不超过10毫米,做到毫米必争。项目部把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融入工程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实现“一张图”管理。

在桥梁拼装过程中,通过“BIM+GIS”实景技术建立的三维坐标体系模型,可自动识取杆件任意点坐标和高程数据辅助测量控制,保证钢桁桥拼装精度及拼装效率。在转体过程中,创新性地将北斗高精度时空数据与转体桥BIM模型相结合,能够更加精准地实时监测桥梁转体过程中的速度、角度以及施工人员位置等数据信息。通过广泛运用科技化、信息化的手段,有力破解了传统施工中难以逾越的技术难题,为高质量施工提供了数字化、信息化、可视化保障。

始于颜值,终于品质,中铁六局廊沧地区项目部全体参建人员秉持“匠心品质,精心建造”的理念,打造了一项精品工程、超级工程,“燃亮”了铁军品牌,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66990.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22年 6月 20日
下一篇 2022年 6月 2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