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十二五”:经济与社会携手共进

即将走完的这5年,一共1826天。这1826天,成都勇担使命、创新发展。

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成都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围绕“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定位,全面实施“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和“五大兴市战略”,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开创了成都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

过去5年,成都这位全方位素质过硬的“选手”,取得的成绩也是全方位的,并且有目共睹:实现了经济发展高位求进的历史跨越,提升了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的功能品质,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良好局面,开创了内陆城市走向国际化的崭新时代,取得了民生持续改善的巨大进步。

□成发改

A

经济发展新跨越

“十二五”期间,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取得重大突破,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电子信息、汽车等千亿元级产业集群竞相领跑市域经济,高技术产业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支撑,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大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

现代制造业提升发展。2014年,成都工业增加值达到3855.4 亿元,已形成了以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10个重点镇工业点、5个与其他市州合作共建的工业园为主的工业发展空间格局。2011—2014年,成都累计完成工业投资6281.8亿元,一汽大众、沃尔沃、戴尔、仁宝、纬创、华为、新筑轨道交通基地等700余个项目竣工投产。

2013年起,成都组织编制并实施成都工业“1313”发展战略,分层次推进产业梯次发展,突出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石化、轨道交通等产业,加快发展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电子信息、汽车、食品和机械4个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均过千亿元。与此同时,高技术产业也在加速发展,2014年,高技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31.7%。

现代服务业加快提升。2014年,成都服务业实现增加值达到5080亿元。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商贸物流、金融服务和总部经济等服务业核心功能进一步增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取得新成绩,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5000亿元,“新三板”挂牌上市企业24家,荣获2014中国城市物流杰出成就奖。

过去5年,成都成功打造了会展经济这张名片,成为西博会、糖酒会、国际“非遗”节等知名展会定点举办点,荣获“中国会展名城”称号。成都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步伐也在加快。2014年,成都接待旅游总人数1.8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663.4亿元,是众多人心目中“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良好。2014年,成都农业增加值达到360亿元。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以整体连片推进的方式规划建设了“10个粮经产业新村建设成片推进综合示范基地”、“7个产村相融现代农业精品园区”、“3条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集中连片示范基地165.2万亩、示范园区85.7万亩。截至2015年6月底,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76家。

B

城市功能新提升

“十二五”期间,成都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天府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以“北改”为代表的“优城”工程取得实效,中心城区功能和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和品质进一步提升。

成都,一路向南,不断延长的城市中轴线,打通了天府新区的纵向一脉:这里是成都新型城镇化的得意之作。

获批国家级新区的天府新区,步伐矫健——成都科学城、秦皇寺中央商务区和锦江生态带“一城一区一带”加快建设,新川创新科技园规划建设全面铺开。国际展览中心、中铁西南总部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签约引进中铁西南总部及轨道设计中心、吉利沃尔沃混合动力汽车、北车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新加坡丰隆集团等重大项目。“十二五”开篇,城北市民迎来“春天”。这一年,成都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作出“北改”重大决策。“十二五”收尾之时,城北已经“容颜大变”:“‘北改’第一街”成都成华区幸福里商业街正式开街;“‘北改’第一签”成华区安置小区青龙鹭苑全面竣工,春节前后将搬迁入住——截至今年6月,“北改”区域累计完成投资约2100亿元。

这5年,成都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迅速,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市域快速通道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已突破4000万人次,成为中国内地继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广州白云等机场之后,第4个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万人次的机场。同时,成都新机场立项申请已获批复。

地铁已是成都市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已经开通运营的地铁1、2号线及2号线东西延线,运营里程达到60.7公里。

2014年,成都市域内“二环七射”铁路网络全面形成,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672公里,成都铁路东客站、成灌快铁及彭州支线、成绵乐客专等铁路项目顺利建成运营;公路总里程达到22789.4公里,“一环十射”高速公路网全面形成;公共交通分担率(不含步行)已达到35%。

城乡环境治理深入实施。环城生态区等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重大工程加快建设;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8.1%,市辖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5.9%;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厂(站)建设全覆盖,全市生活污水设计处理能力已超300万吨。

C

体制改革新突破

“十二五”期间,成都深入推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全面深化改革,统筹城乡、简政放权、科技体制、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场主体活力和经济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

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增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重大示范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创业天府·菁蓉汇”品牌活动持续开展,“成都创业、创业都成”成为新的城市名片。成都大力实施科技创新6大工程,出台了高校院所协同创新10条政策,打造“科创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2014年累计建成孵化器、孵化苗圃、大学科技园、科技楼宇等创新创业载体84家、在孵企业6500家。

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启动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和企业、个体工商户年度报告制,积极推进电子营业执照,新登记企业增长56.5%。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49项公共资源进入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集中交易,完善中小微企业投融资平台,民间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提高到57%。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7家企业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民营经济占全市GDP比重提高到48.2%。

统筹城乡改革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工业、商贸物流和旅游业,稳妥推进农民住房抵押、担保、转让试点,各类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超过100亿元。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完善,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3443家。全面推行农村小型公共基础设施村民自建,自建项目完成投资2.34亿元。成功获批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荣获第七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社会治理改革有序推进。创新社区治理机制,推进信息化支撑、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社区居委会实现全域直选,社区网格化管理被评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最佳案例”。深化社会组织管理改革,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扩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范围,鼓励开展公益志愿服务,全市社会组织增至8117个。

D

对外开放新拓展

“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城市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内对外开放格局。

国际化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根据已经出炉的成都“五大兴市战略”2014年度统计监测系列报告,2014年成都市国际化实现程度达到70.8%。18项指标中,成都已有7项指标达到国际化城市标准。

朝着国际化目标,成都出台了《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2012-2016年)》,明确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目标任务和行动举措;国际(地区)航线达85条,蓉欧快铁实现双向运营,成为中国第4个、中西部首个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城市,联通世界的航空枢纽、铁路枢纽、公路枢纽和口岸服务中心地位日益凸显;被《财富》杂志和世界银行分别评为“全球最佳商务城市”和“中国内陆投资环境标杆城市”;外国政府获批在成都设立领事机构达15个,国际友好城市增至27个,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增至38个;成功举办《财富》全球论坛、世界华商大会、中德对话论坛等国际会议。

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268户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数量稳居中西部首位,经济开放度日益扩大,被评为“全球最佳新兴商务城市”“中国最佳表现城市”;积极扩大对外贸易,2014年,实现进出口总额558.4亿美元,同比增长10.4%,占全省进出口比重79.5%,其中:出口338.2亿美元,出口额位列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7位;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居全国第三、西部第一。

区域合作务实推进。成都经济区“一体化”步伐加快,《成德绵一体化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城际铁路、共建工业园区加快建设,医保“双定”互认、职工养老保险无障碍转接、养老待遇相互认证等工作稳步推进,“十二五”期间,成都经济区扩容为包括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在内的区域合作。同时,成都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合作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E

社会民生新成就

“十二五”期间,成都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更加均衡,社会治理更加现代化,初步实现“人有普保、劳有应获、学有良教、病有适医、老有颐养、住有安居”,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首位。

城乡充分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城乡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形成了“大就业”、“大培训”、“大创业”工作格局。2012年,成都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称号;2015年,成功获批国家首批、西部唯一的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

完善城乡社会保险体系,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养老保险关系无缝衔接,基本实现了人人享有社会保险目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7%。

医疗卫生计生工作扎实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率先在全国实行医疗救助社区首诊制度,推进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全国试点,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设备提升工程,200家基层公益性医疗机构设备更新提升。

教育事业发展成效显著。2013年,成都成为首个整体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副省级城市;2014年,成都教育发展指数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居第1位。预计到2015年底,成都将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奋斗目标。

公共文化服务明显提升。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果,成都积极开展“三下乡”、公益电影进影院等文化惠民活动,获批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国家级试点,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化软实力城市”。

来源: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6947.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15年 12月 7日
下一篇 2016年 1月 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