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寻常的山里人

不同寻常的山里人

陈月忠常说 :“我们工作在大小凉山,是名副其实的山里人,但要记住,我们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成昆铁路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成昆精神一代传一代,我们要继承发扬成昆精神,不能给先辈 们丢脸。”

01

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终于在党的生日这天如期通车,伴随着汽笛的轰鸣声,一条铁龙穿越山河驶入了大凉山。

9年后,一个叫陈月忠的人出生在四川省仁寿县的一个农村家庭。因父亲是当地的一名教师,所以在他7岁时便跟随支援山区教育的父亲来到了大凉山中的喜德县。可以说他是一个和铁路没有任何交集的人,他的家庭也与铁路毫无关系。唯一与铁路有些关联的是,他上学的路在铁路边上。

陈月忠从小学习成绩优异,每次考试都在班级名列前茅,16岁那年更是以喜德县最高分考入成都铁路运输学校。从他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他便和铁路结下了万般情缘。但也恰恰是因为他的学习成绩优异,原本想考高中上大学的他对于就读中专难免心存不甘,可迫于家庭条件的他又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

当谈起当初为何选择中专时,陈月忠说:“这个学校是我父亲给我选的,他说在那个年代中专院校好就业,找工作容易,就选了它。”做出人生选择的理由就是如此的简单、实在。

在成都铁路运输学校求学期间,陈月忠学的是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热爱学习、刻苦钻研是他一贯的作风,在匆匆几年的求学岁月里,他尽情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乐此不疲。就算是在这高手云集的成都铁路运输学校,他的学习成绩也都一直位居前列。

都说学生时代是最美好的时代,是最值得回忆的时代,可同时也是时间流逝得最快的一个时代。

1999年陈月忠结束了他的学生生涯,踏上了向往已久的职场之路。毕业后的他被分到西昌工务段西昌北线路工区担任一名线路工,从此便成为了一名成昆铁路人。

然而,他曾经向往的美好生活和理想抱负都被现实伤害得支离破碎。他每天扛着铁铲,去翻筛道砟;拿着扳手,去紧螺丝换胶垫;抬着起道机,去起道改道;扛着捣固机,去捣固道床。这样干一天下来,他那瘦小的身躯已不堪重负,手脚也变得麻木了,吃饭时连饭碗都端不起来,菜都夹不动。那时的他只有20岁,尽管当时是在实习期间,工作量也只有正式职工的一半,可这些跟自己所预期的工作却大相径庭。这期间,不时传来以前的某同学跳到了好单位,换了好部门的“消息”。他再想想自己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再看看自己所处的小站,心里便涌起了前所未有的苦闷、沮丧与彷徨。

泡网吧、打游戏,陈月忠通过这些来排遣自己的苦闷,通过“磨洋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来宣泄自己内心的不满。霎时间一切的不良行为,一切的负能量都在他的身上显露无遗。

一切的一切都被他的父亲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认为当初是自己为孩子选错了路,无时不在内心深处责怪着自己。可是父亲之所以叫父亲,就是因为他真的很伟大。

02

父亲知道,对儿子简单的沟通教育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可能适得其反,做了一辈子教育工作的他知道,要同龄人之间的互相沟通交流效果才会更好,所以父亲决定将这件事情告诉自己的大女儿也就是陈月忠的姐姐。姐姐知晓弟弟的情况后心里也很着急,但她了解弟弟的性格,知道一味地说教是无用的,便旁敲侧击暗示弟弟不可这样下去。姐姐的努力没能奏效。

一个炎热的夏天,父亲决定到陈月忠工作的地方看看,究竟是一种什么状况?于是乘坐慢车来到了西昌站,巧合的是,这天陈月忠正好顶着炎炎烈日在站内进行施工作业。父亲看到儿子在干活,就没出站,在远处一直望着,心里五味杂陈,那滋味难以言说。就这样,父子二人都在炎炎烈日下,一个在干活,一个在远远地望着。时间在慢慢流逝,三个小时左右,陈月忠才收工,但父亲并没有上去跟儿子打招呼,而是意味深长地望了儿子最后一眼便转身离开了。就在陈月忠收拾工具转身的一刹那,他看到了一个背影,很眼熟。他确定那个人就是父亲,虽然只是背影,他还是能确定,就是父亲。他不知道父亲什么时候来的,也不知道父亲看了自己多久,更没看到父亲最后望着自己的眼神。渐渐远去的父亲背有些驼了,步伐也不再矫健,但这个背影在他眼里却是高大的。此时陈月忠的脑海里就像纪录片一样闪过许多画面。父亲逐渐年迈,发鬓渐白,无论多苦多累他还是独自支撑起一个家。回想自己工作以后的种种行为,想起老师傅们给自己讲的成昆人的故事,再看看现在的自己。他低下了头,心中感到无比的内疚与自责,为何自己如此的不懂事?为何不能早点理解到父亲的良苦用心?自己在成都铁路运输学校的四年苦读,难道想要的就是现在的这个自己吗?这样做对得起父亲,对得起自己,对得起“成昆人”这三个字吗?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他醒悟了:既然选择了铁路,就要干出一番成绩;既然选择了成昆,就要坚守下去。就这样,当初的那个“浪子”回头了。

父亲看着一天一天振作起来的儿子,一直压在心里的那块石头终于卸了下去。

斗转星移,陈月忠也到了婚恋成家的年纪,于是父亲便托人给他说了一门亲事,也算了却自己的一桩心事。

她是喜德县高中的一名语文教师,为人知书达理,知道陈月忠从事铁路工作,也很辛苦。于是,他俩开始了交往,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直到步入婚姻的殿堂。陈月忠长年在外奔波忙碌,家庭重担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妻子身上。2013年,岳父生病住院,且是癌症。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但当时由于单位线路集中修,陈月忠没时间回去照顾老人家,也没能送岳父最后一程。妻子与其大吵一架,责怪他没有尽到做女婿的责任和义务。自古忠孝难两全,既然选择了铁路,就意味着要坚守奉献,要在忠孝之间做出选择,尽管很难。不过,事后妻子还是理解原谅了他,知道作为一名铁路工人太不容易。丈夫回家的时间少,妻子只得辞去学校团委书记和班主任的职务,以便照顾这个家。

03

纸上得来终觉浅。陈月忠读中专时成绩优异,但深感缺少现场的实作经验,于是便暗自开始苦练技能。

每次外出作业他都会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并仔细观察工班长和老师傅是如何干的,有哪些技巧等。遇到自己想不明白的问题便默默地记下来,回去查阅相关书籍仔细研究,再不懂就向工班长和老师傅们请教。长此以往,他的工长和车间主任也发现了他和从前判若两人的变化,倍感欣慰,对他留意起来,及时进行引导和培养。工长有时会安排他带领职工去现场作业,同时尝试着让他学习编写工区的日计划和月度计划。虽然很忙、很累,但陈月忠却很高兴,因为找到了自己,知道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004年的夏天,他迎来了一个可以检验自己的机会——西昌工务段技术大比武,共有20多人报名参赛。这些人当中除了工班长便是生产一线的业务技术骨干。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技术比武,陈月忠心里难免有些期待和兴奋,但最终成绩并不太理想。理论成绩在众多参赛选手中还算名列前茅,但在技能实作中却没能拿到好成绩。赛后,他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认真分析查找自身原因。从那以后,每次下班他都会在现场多呆一会儿,复查作业情况,分析病害原因,并思考病害整治方案,日复一日从未间断。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寒,一旦设备发生故障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用他的话说“我就是对所有的技术难题都感兴趣”。有一次,因为现场某个问题一直想不明白,下班后他便迫不及待地跑回宿舍抓起书本来查找答案,然后再回到现场进行对照思考,最终解开了难题。当他准备打道回府时,才发现早已错过了晚饭时间。这股“爱钻研”的执着劲儿,使陈月忠在之后几年的各类竞赛中屡屡夺魁。

2009年他报名参加了段“乐武培训班”的学习。作为第一批学员,受益于“产学结合”的先进教学模式,他在这段时间里掌握了线路测量、图纸分析、曲线整治、钢轨打磨等多项专业技术,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基本功,各项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这些年来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业余时间,一心钻研业务技能。“这小子,不服输,有一股子韧劲儿。”他的工长如此评价他。

2011年11月,全国第三届铁道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武汉举行。陈月忠凭着自己多年练就的过硬本领,经过车间、段上及路局的层层选拔和无数次的PK,终于拿到了代表路局参加全国大赛的“入场券”。他深深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所以在备战全国大赛期间,他就像是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游走于各种书籍、互联网及铁道论坛中,查找关于线路检养维修的标准和规范。最后在备战冲刺阶段,他更是针对自己“钢轨焊缝打磨”的技术短板展开了魔鬼式训练,每天坚持打磨5处焊头。手磨破了,肩膀酸了,他毫不理会,他说这一战“要让他们见识见识成昆人的厉害”。

来自18个路局的746名高手汇聚一堂,这些人无疑都是骨干中的骨干,精英中的精英。比赛期间他连下三城,更是在最后一项“钢轨焊缝打磨”中技压群雄。作为第一位上场的选手他没有丝毫胆怯,就像平时练习那样“下刀”平稳,火花四溅,焊缝接头逐渐平顺,半个小时后他稳稳的收回了最后一刀,这次打磨堪称完美。经过连续6天的激烈角逐,陈月忠以最高分拿下了此次大赛的个人第一名,同时和同伴们一起为路局代表队一举拿下了团体赛的冠军。

比赛结束后回到单位,段上考虑让陈月忠去感染引领更多的人,便委派他到“乐武职工培训基地”当一名教员。“乐武职工培训基地”被职工称为自己的“黄埔军校”。因为从这里出去的人个个都能吃苦,精业务,无一不是生产一线的骨干。而陈月忠便是大家眼中的“校长”。

他经常这样教育学员:“我们工作在大小凉山,是名副其实的山里人,但要记住,我们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成昆铁路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成昆精神一代传一代,我们要继承发扬成昆精神,不能给先辈们丢脸。”

如今,陈月忠是西昌工务段的首席技师,还享受了国务院发放的政府津贴。(据《西南铁道报》娄博

来源:西南铁路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7333.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16年 12月 8日
下一篇 2016年 12月 1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