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一台手术连站7小时 体验者直呼吃不消

护士一台手术连站7小时 体验者直呼吃不消

在广医三院,儿科护士长在为志愿者(右一)讲解如何给患者注射。广州日报记者 乔军伟 摄

护士一台手术连站7小时 体验者直呼吃不消

儿科志愿者(右一)在逗即将打针的孩子,让他不要哭。

广州日报与广医三院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医患角色互换体验营”今结束

在分娩室里见证双胞胎宝宝呱呱坠地的生命惊喜,在手术室里看医生如何在患者身体里植入钢钉,在ICU看医护人员如何抢救危急病人,在儿科看护士如何跟患儿玩游戏,在妊娠糖尿病治疗专区看护士教“糖妈妈”如何做菜……今日(12日),广州日报与广医三院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医患角色互换体验营”结束体验活动。10名来自不同行业的志愿者,分成五组,分别进入到产房、手术室、重症医学科(ICU)、儿科、产科三区(妊娠糖尿病治疗专区)五个科室,在临床一线进行12~24小时的全程体验。体验之后,他们纷纷表示体会到了在临床一线的护士的艰辛与不易。

【产房】

体验镜头:助产士助双胞胎宝宝自然分娩

“吸一口气!用力!很好!你很棒!”

前日上午10:25,已经在产床上“用了一个小时力”的梁女士,迎来了新一轮的阵痛。怀着双胞胎的她,没有像许多双胞胎准妈妈一样选择剖腹产,而是勇敢地选择了自然分娩。陪着她一起“战斗”的是三个助产士和一个医生,三个助产士是林丽红、胡雪娴和潘杨君。

在助产士冷静温和的指令下,梁女士显然异常冷静和坚强,她的面容也没有像一般影视剧里的产妇那样痛苦地扭曲。每一次发力都十分镇定。

随后,阵痛渐退。助产士发出指令:“好,休息一下。”腿已经有点抽筋的梁女士赶紧将腿放松,停止用力。

很快,阵痛再次来袭。她吸了一口气,再次发力。她的努力很快得到了助产士们的赞扬:“不错,做得很好!”终于,宝宝的头露了一点点了。助产士再次鼓励道:“来,再吸一口气,再用一次力!”在一旁“坐阵”的王晓怡医生也靠了过去,喊道:“再来一次,快点!好!慢点……好,再来!”

10:52,宝宝的头露得更多了。“很好!要出来了!对,就这样,用力!快成功啦!”听到助产士的指令,梁女士长吸一口气,再一次发起“进攻”。

11:00,宝宝的整个头顶都露出来了。“快出来了!再吸一口气,长一点!再来一次!别松气!你用力用得很好!你好厉害!”助产士们由衷赞叹道。梁女士深吸一口气,猛喊一声,开始最后的“冲刺”。

11:06,卯足了劲的宝宝终于“冲”了出来。

11:09,双胞胎弟弟在哥哥出生后的第三分钟,也呱呱坠地了。

体验感言:原来助产士比老师累多了

从早上8:00多就陪着梁女士进产房的志愿者华青和白素菲见证了这对双胞胎兄弟出生的整个过程。“妈妈好辛苦,但助产士同样也很辛苦啊!”今年47岁、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公共政治部的华青老师经过一整天的体验,感慨地说,“以前总觉得我们老师每节课都站着讲课很辛苦,今天才发现,助产士站得更辛苦,除了要引导产妇生产,还要安慰产妇的情绪。他们在整个过程中都站着,时间比老师上课长得多,而且,他们迎接的是鲜活的生命,半点都马虎不得。”

【手术室】

体验镜头:医生手一伸护士就知道要递什么工具

前日上午11:45,今年44岁的张兵在手术台前已经站了3个小时。他开始觉得腰酸背痛,站在他对面的台上护士江丽仙告诉他:“如果你支持不住了,可以轻轻在手术台边靠一靠。”

正在进行的,是一台由广医三院副院长李健主刀的脊椎手术,包括麻醉师在内,共有五名医生参与手术。站在手术台上给医生递器械的就是护士江丽仙。患者的腰间开了一个长度和深度均达10多公分的创口。这时,医生已经在他的腰椎植入了6颗钢钉、3个椎体。用于这个手术的器械多达100余件,全都由江丽仙递送。手术室里静悄悄的,医生不用说话,只需把手一伸,江丽仙就知道要递什么器械。这就意味着,她必须了解手术的每一个步骤,并熟知将要用到什么工具。

几个医护人员中,江丽仙是站得最久的。9:00开始的手术,她不到7:30就开始在手术室里做准备了,消毒、解开器械包、清点和检查手术器械、给病人插管……全都是精细活,丝毫马虎不得。单单是将进入麻醉状态的、体重高达200斤的患者翻过身、摆好体位就已让她气喘吁吁。手术走到下午2:30才结束,江丽仙已在手术台上连续站了7个小时,她跟其他医生一样,滴水未进。

体验感言:自以为身体很好仍感吃不消

“手术室里的台上护士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活啊!”手术结束,张兵一脸疲惫地摇摇头,说:“我是当兵的,本来以为自己身体很好了,但连站7个小时,不吃饭、不喝水、不上厕所,真的吃不消啊。”

跟着资深护士谭爱娥在另一间手术室同样站了7个小时的志愿者朱珉今年55岁,说起一天来的体验,她也是感慨万千。她参与体验的是一台胰腺肿物切除及结肠切除手术。“谭护士比医生早到一个小时,一站就是7个小时,根本就没有下过手术台。”她说,以前她父亲做手术时,她曾在手术室门前等得很不耐烦,情绪很焦虑,这次进手术室一体验,才知道,换一个角色,心情完全不同。

【ICU】

体验镜头:中午的饭到晚上还没有吃

前日下午4:00,本来还算平静的ICU,气氛骤然紧张起来。一个刚刚接受了剖腹产的产妇因为血氧饱和度骤降,突然不能自主呼吸,急需呼吸机辅助通气。一接到通知,男护士林马飞和其他三名护士就立即进入一级备战状态,心电监护仪、血容量监测仪、呼吸机等急救设备顿时准备就绪。

很快,患者被推了进来。林马飞等四个护士全部上台,协助医生进行急救。45分钟后,急救处理完毕,他们才稍稍松一口气。

“这个病人的处理还算是比较简单的,很多时候,急救一个病人,会需要9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林马飞说,当天还算是“幸运日”,急救患者只有这一个,其他患者只需注意随时监护就可以。“遇到急救患者多的时候,那种紧张根本无法形容。这么说吧,我们经常是中午的饭,到晚上还没有吃。等到有时间吃时,已经吃不下去了,因为已经饿过头了。”

体验感言:患者一天腹泻20次 次次都需护士清理

志愿者曾宇在ICU体验了一天,感触颇深。他说,以前,他以为护士只是遵医嘱进行操作就可以了。事实上,ICU的护士做了好多平常人想像不到的事情。“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会主动地去安抚病人,在ICU的患者,是没有家属在身边的,护士的关心非常重要。”

【儿科】

体验镜头:给宝宝打针使出幼儿园阿姨的招术

昨日上午10:10,志愿者喻娟跟随儿科副护士长刘丽芬和另一名护士一起来到非感染病室75号床。这张病床的主人是才一岁多的小涛,妈妈叫他B哥哥。已经是“老病号”的小涛,一见刘丽芬推着车进来,就知道要打针了,马上哇哇哭了起来,躲在妈妈怀里拳打脚踢,就是不肯“就范”。

刘丽芬马上弯下腰来,温言哄劝道:“B哥哥最乖啦,最厉害啦……”妈妈把他抱到床边,笑着鼓励:“对呀,你是B哥哥哦,打针也不怕哦。”喻娟也加入到哄劝的队伍,并拿出自己的吊牌卡给他玩。几番哄劝,小涛终于安静下来,愿意打针了。

刘丽芬说,小涛还不是最难哄的。很多孩子无论怎么哄劝都不配合。为了说服孩子配合打针,护士经常要使出浑身解数。“跟幼儿园阿姨一样,我们也学了好多哄孩子的招术,”她拉开护理治疗车的小抽屉说,“你看,我们这儿贴纸呀、玩具呀什么都有,小朋友就喜欢这些。”

体验感言:儿科护士比幼儿园老师还要有耐心

“给孩子打针,不好打呀!”看着两个护士帮小涛打完针,喻娟也跟着吁了一口气,她说,“给一个孩子打针,一定要配备两个护士才行,一个哄,一个打,不然,孩子不配合,针还真没法打。”她说,更重要的是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如果不理解,没有安抚好孩子的情绪,护士扎针不准确,家长一心疼,就会责怪护士。很多医患矛盾就是这样引起的。

【妊娠糖尿病治疗专区】

体验镜头:亲身示范注射胰岛素的位置和手法

14:30,在产三区(妊娠糖尿病治疗专区),已经忙碌了一个上午的护士邓燕红,让刚刚入院的十几名“糖妈妈”们在示教室集合。她首先播放了该区特意为“糖妈妈”们拍摄的宣教视频《美女厨房》。视频中不仅有详细的营养菜谱,还有具体做法,主要是教“糖妈妈”们如何进行饮食控糖。

尽管视频中对每一道菜的讲解已很详细,但邓燕红还是会一边指导大家看,一边细心地指出每道菜的要点。而“糖妈妈”们观看视频的同时,也开启“十万个问题”模式:我们能不能喝老火汤啊?鱼还能不能吃啊?加餐喝牛奶该怎么喝啊?牛肉怎么做比较好啊……尽管这些都是邓燕红回答了千万遍的问题,但她还是很耐心地一一回答,并详细解释原因。

接下来,在播放完教育片之后,邓燕红又开始手把手地教“糖妈妈”如何测血糖和注射胰岛素。她还亲身示范注射胰岛素的位置和手法。直到16:00,邓燕红的宣教课才结束。她的嗓子已经哑了。

体验感言:这里的护士就像“全职保姆”

在妊娠糖尿病治疗专区体验的是曾经参加过第一届“医患角色互换体验营”的退休职工陈洁和曾经在ICU当过护士的陈蓝馨。

“这里的护士,除了不上手术台,什么都要做!”在陈洁的眼中,这里的护士就像“全职保姆。一个病人一天要测七次血糖,每一次邓护士都要不厌其烦地指导她们测血糖的方法。”陈洁说,护士们的精细化护理,也获得了患者的信任。“很多‘糖妈妈’对护士甚至是依赖的。”

陈蓝馨也说,这里的护理工作需要护士有非常好的耐心,因而也特别费神。一整天跟下来,也觉得很累。(广州日报记者黄蓉芳 通讯员黄贤君、白恬)

来源: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7487.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15年 5月 6日
下一篇 2015年 5月 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