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石锁”起源小考

石锁,我国传统练武用的器械,以其石制,形如旧式铜锁而名。近几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运动推行,大众健康意识日渐增强,传统石锁再度风靡民间。10月2至3日,“挑战石锁王”全国石锁大赛将在泰州举行。

泰州石锁人才济济

石锁,我国练武用的传统器械,以其石制,形如旧式铜锁而名。近几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运动推行,大众健康意识日渐增强,石锁健身再度风靡古城,泰州石锁人才济济,各有各的绝活,海陵郭加林曾在华东地区大赛中二度荣获花样石锁冠军,60岁的田松英曾在长三角大赛中夺得女子亚军,姜堰钱武卫曾获长三角大赛单臂举锁冠军,高港孙震荣双手各持150斤石锁绕场……可圈可点者众,不一而足。

泰州“石锁”起源小考

泰州“石锁王”王秉荣

海陵石锁领军人物王秉荣有“石锁王”之称,曾在泰州摆设擂台迎接全国高手挑战,中央电视台五套《体育人间》、十套《人与社会》、四套《中华医学》已经三次来泰拍摄,三次专题介绍老王玩石锁的故事,在石锁界,遑论泰州,就是全国,不敢说是绝后,至少可称空前。

泰州石锁通过老王走向全国,人们通过泰州石锁知道泰州,体现阳刚之气的“撂石锁”成为泰州群众体育活动一道亮丽风景。

石锁起源众说纷纭

今年五月,江苏省体育局在泰州举办全省首次石锁技能培训班,担任授课之职的郭加林曾与笔者讨论石锁起源问题,始知石锁起源问题众说纷纭。

《辞海》收有“石锁”词条:

石锁,我国民间体育锻炼用的器械,用石料制成,锁形,重量大小不同。练习方法有抓举和摆举,还有用正掷、反掷、跨掷、背掷等掷法和手接、指接、肘接、肩接、头接等接法组成的花色练法。练习石锁能发展体力,训练动作的准确性和灵敏性。

《中华大词典》对“石锁”的解释是:

石锁,旧时练武用的器械,今用于体育锻炼。石制,状如旧式的锁,故名。

或许正因为辞书没有给出起源时间,于是一些报纸、刊物对于石锁起源大胆各抒己见,或曰源于唐代军营,或曰最早出现于北宋,或曰起源唐宋,等等,只是上述诸说没有一条古代典籍书证或者一个地下考古实物加以印证。

清人笔记出现石锁故事

“石锁”在清代以前古籍之中出现仅有两次。“石锁”连文最早见于五代《鉴诫录》,(后蜀)冯涓《谏伐李茂贞疏》中有“纵诸葛重生,五丁复出,无以泥封大散,石锁剑门”之句。这里“石锁”虽然二字连文,但不是一个词,是两个词,“泥封大散,石锁剑门”是说“以泥土封住大散关,用石头锁住剑门关”。

“石锁”作为独立的一个词,最早见于宋代佛学著作,《五灯会元》卷第9:“问:‘如何是深深处。’师曰:‘石人开石户,石锁两头摇。’(《芭蕉继彻禅师》)”这里“石锁”与“石人”和“石门”相对,表示“石头制成的锁”而已,并非“练武器械”意义上的石锁。

“练武器械”意义上的石锁最早见于清人笔记,(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9载:

曹三娘,金陵人,体丰肥,有“肉金刚”之号。闲居喜北人所弄石锁戏。有某公子者,扬州武生,自负拳捷,一日与三娘对面坐榻上,戏三娘曰:“我欲打尔。”三娘曰:“是好汉即来。”公子以手扑其乳,三娘一发手,公子跌于地,自是以能扑跌名。后有识者云:此金陵拳师某之女也。

《扬州画舫录》成书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作者李斗是江苏仪征人,所记均为真人真事,这个记载的真实性毋庸置疑。

石锁原为满族人的练武器械

镶红旗后裔张琴所撰《北京香山脚下旗人的命运:口述历史访谈录记载》中说,当年“禁旅八旗”的“云梯飞虎健锐营”体现民族尚武精神的运动共有五项,第四项曰:

扔石锁,将坚硬的石砖凿成石锁状,以便作为练习腰部和臂力而用。不过,石锁的形状不是今天我们常见的这样。旧时的锁底部宽大,横梁平直,供两个锁鼻使用。

“驻防八旗”中的福州旗营正白旗旗兵伊通甫所写《光复前后福州旗营内情实录》亦记:

福州旗营系于1738年前后从北京旗营中抽出南迁而来,各旗均设有一个叫做“弓房”的公共练武场所,备有石锁、砂袋、铁球、千斤杠、滑车、铁杠等器具。

著名话剧导演英若诚在其自传《水流云在》中谈到其祖父的经历:

其家族是满洲正红旗人,世袭旗兵,祖祖辈辈都是大字不识。英若诚说,我们家族随顺治帝入关。祖父于两百年后出生于北京西郊,即是现今颐和园以北几里远的黑山扈附近……黑山扈是旗兵操练的地方。祖父年轻时举石锁、骑马、摔跤、射箭,走的是他家族吃钱粮的路。

光绪年间,满人作家冷佛著《春阿氏谋夫案》,这部长篇纪实小说是以发生在北京内城镶黄旗驻防区内一桩真实事件为素材而创作的,本书第2回有段关于石锁描述:

(春英)手提石锁,兴兴会会的自外走来。范氏道:“看你这宗神气,怪不得你女人跟你吵嘴呢。”文光亦问道:“怪热的天,没事扔质子,真可是吃饭撑的?”春英放了石锁,笑嘻嘻的坐下道:“这有什么,尚武精神是满洲固山的本等,越是天热,才越有意思呢。”

此书满人所作,故多满语,文中所谓“质子”亦即“石锁”,今人写作“掷子”,质、掷二字,夹杂满族口音的北京话均读作zhì。“质子”当是满语“石锁”音译,至今北京牛街地区仍保留此词。贾肇宝《牛街一绝“扔掷子”》中说“扔掷子,又称扔石锁,原是中国式摔跤的基本功,早在清朝,善扑营的摔跤手们就开始练这种功夫了,时至民国,掷子流入民间。”(2004年9月12 日《北京晚报》)

清末评书艺人常杰淼在《雍正剑侠图》中写北京石勇“主要是练扔砂袋、扔石锁、端沙子筐”,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正红旗人老舍的《四世同堂》中讲北京金三爷“在少年,他踢过梅花桩,摔过私跤,扔过石锁,练过形意拳”,可以看到石锁从军营走向民间的踪影。

光绪年间唐芸洲的《七剑十三侠》中讲拳师谭江清“用一把石锁,重有七八十斤,绰号活阎王”,吴趼人在《瞎骗奇闻》中对山东历城城隍会“又有那出戏法的,又有举石锁、舞单刀的”描写,则可看到石锁从北京走向全国的痕迹。在民国“鸳鸯蝴蝶派”代表人物张恨水的《啼笑姻缘》书中有段武师关寿峰举、扔石锁记录:

他一走到院子里,将袖子一阵卷,先站稳了脚步,一手提着一只石锁,颠了几颠,然后向空中一举,举起来之后,望下一落,一落之后,又望上一举。看那石锁,大概有七八十斤一只,两只就一百几十斤。这向上一举,还不怎样出奇,只见他双手向下一落,右手又向上一起,那石锁飞了出去,直冲过屋脊。家树看见,先自一惊,不料那石锁刚过屋脊,照着那老人的头顶,直落下来,老人脚步动也不曾一动,只把头微微向左一偏,那石锁平平稳稳落在他右肩上。同时,他把左手的石锁抛出,也把左肩来承住。

这段我们迄今为止所见“石锁”玩法最精彩的描述表明:石锁招式在民国时已趋成熟。

综上所述,“石锁”的发明权应当属于满族,虽然满族人的祖先女真人完颜阿骨打曾在北宋政和五年(1115)建立金朝,并且统治中国北方达一百二十年,但是《金史》、《大金国志》以及清代以前典籍中没有任何有关女真人与石锁的记录。

可以确认的是,石锁本是满洲人的练武强身器械,满语称作“质子”,随着八旗建立进入八旗军营;1644年,清代顺治皇帝迁都北京,石锁随着八旗大军进入北京,以后又随八旗驻防各地进入全国,并从军营流入民间。努尔哈赤建立八旗是在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说石锁与八旗同时诞生不合常理,石锁出现应当早于八旗成立,由于《清史稿》以及现存早期满文文献之中也未发现任何有关满洲人与石锁的记录,史料阙如,具体何人、何时发明,无法准确表述。

在新的文字材料、地下考古实证出现前,依据现有资料,暂将石锁的起源时间定在八旗成立之前一段时间,亦即明代万历(1573-1620)年间比较合适。

来源:泰州文化

原创文章,作者:jinwe20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iaojianku.com/archives/9100.html

(0)
jinwe2020jinwe2020
上一篇 2019年 4月 19日
下一篇 2019年 4月 2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